李泰德:沙巴州选举候选人因素大于政党影响

马来西亚沙巴州议会第17届选举,将在11月29日投票,178万合格选民选出73名新任州议员。这将是2022年大选和2023年六州选举后,首相安华所领导的团结政府成立以来,所要面对的另一场大型州级选举。

有鉴于沙巴州政治生态,与隔邻的砂拉越州和马来半岛具有明显差别,本次州选举是否应被当作来届全国大选的前哨战,有待商榷。但若希盟与看守首席部长哈芝芝所领导的沙巴人民联盟(沙盟)选举成绩不佳,给团结政府带来负面影响,会否掀起骨牌效应,冲击下届全国大选希盟或国阵选情,将是安华政府必须警惕的问题。

马来半岛的族群政治分化,是选票分布的最重要变项。然而,有关投票因素并不完全反映在沙巴选民的投票行为上。不仅如此,政党意识形态更不一定是选民投票的参考依据。反之,在非城市选区,候选人因素甚至大大优先于政党。

沙巴州之前常被视为“政治青蛙”的温床,当选议员为了靠拢执政集团以取得政治资源,经常以选民利益为借口,跳槽到已成功组成政府的政党。不少已连任多年的现任议员,就曾在超过两个或三个政党旗帜下当选。这证明更换政党未必会被选民视为失信行为;反之,仍然可以透过个人或家族势力多次连任。

目前,除了倚靠安华光环且尝试成为关键少数的沙巴希盟外,还有沙巴国阵、沙盟、前首席部长沙菲益所领导的民兴党,以及在议会解散前夕,不满沙盟与被视为西马政治势力的希盟合作,最终退出联盟的沙巴立新党和进步党。这些预计将角逐大多数议席的政党或联盟就多达五个,还不包括若干在区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小型政党。

本届州选似已不可避免陷入多角大战,在选票分散的情况下,甚至可能有候选人无需超过三成得票就可当选。个人或家族影响力将成为致胜的绝对关键,只要所代表的宗族取得相对多数选民支持,就可夺下议席。

近年来在沙巴州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,也将影响选民决定。在国阵和沙盟决裂后,陆续传出沙盟在州政府的重要人物收贿的影片,数位副首席部长更是牵扯其中。数月前,有国中女学生在校内疑遭霸凌致死,意外在沙巴州和其他地方掀起一波集会浪潮。

虽然这些宏观议题比较会在城市选区引发讨论,甚至影响投票抉择,但在偏乡地区是否会激起民众情绪,仍有待观察。倘若多角战导致选票分散,哪怕只影响小部分民众的投票抉择,也足以影响最终选举结果。因此,任何议题所掀起的涟漪,都不可小看。加上沙盟和希盟为主要的沙巴州和联邦执政党,议题的发酵必然会导致执政党陷入不利局面。与沙盟处于对立关系的国阵和民兴党,将成为抗议票受益者。

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半岛自2008年全国大选后,虽然开启民主化契机,但也因为朝野势力大幅度拉近,使得族群与宗教议题成为最容易极化与动员选民的主要政治策略。

然而,沙巴与砂拉越有着不同的政治环境,在马来半岛动员选民的方式,无法完全复制在东马两州的政治氛围中。在地家族势力与政治人物的形象,相比起政党与背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,扮演更关键的动员角色。当政党并非是选民投票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时,执政联盟的政党会否因为施政包袱而被选民苛责,变得不太确定。因此,即使整体环境可能对沙盟和希盟不利,它们也未必会被选民惩罚。一名来自执政联盟的议员,可能就因为在选区具有强大势力,较不受执政党表现的影响,而继续被选上。

本届州选举因为合纵连横的改变,各政党在沙巴州不同区域又有着不同优势,选举结果有可能出现没有单一政党或联盟取得半数议席的状况。届时,吉隆坡联邦政府的态度将间接影响州政府的组成。多年来,沙巴政治都会出现西瓜靠大边的现象,虽然几乎各大联盟在联邦政府层级上都属于执政集团的一分子,但新届州政府也须被期待是与联邦具有良好关系的政党。倘若安华领导的希盟能取得足够议席并成为关键少数,则有机会串连起沙盟和国阵,一同组织新政府。

作者是马来西亚默迪卡民调中心研究员 华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

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,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!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,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