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恩泽:财政吗啡:“早苗经济学”的致命陷阱

东京银座的便利店前,一位老人对着标价签反复摩挲——刚上调至180日元的饭团,让她不得不放弃搭配牛奶的念头。与此同时,日本首相官邸发布的经济新政宣传册上,“增长新动能”“安全与繁荣兼得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首相高市早苗推出的“早苗经济学”,正以这样充满割裂感的方式渗透日本社会:表面是振奋人心的增长承诺,实则是用国家信用为赌注的民粹主义豪赌,将日本经济推向财政悬崖的边缘。

作为安倍经济学的升级版,“早苗经济学”的“三支箭”看似精准,实则每一支都暗藏致命缺陷。“大胆金融宽松”政策的逻辑悖论尤其突出:面对能源和食品价格驱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,高市内阁选择加码印钞刺激,这种“以通胀对抗通胀”的操作堪称荒诞。

安倍晋三执政时期的低利率环境已不复存在,全球央行加息潮下,日本央行强行维持超宽松政策,直接导致日元汇率持续贬值。2025年以来,日元对美元汇率跌幅已超8%,进口能源成本同比飙升37%,印钞释放的流动性并未流入实体经济,反而催生股市泡沫。爱德万测试(Advantest)等半导体概念股单日暴涨的背后,是普通民众购买力的持续缩水。

激进财政扩张则彻底撕碎日本的财政纪律。高市早苗宣布“在达到2%通胀目标前冻结基础财政收支黑字化目标”,这一表态意味着日本彻底放弃财政平衡的努力。她提出的13.9万亿日元(约1152亿新元)经济刺激计划、食品消费税降至0%的承诺,以及2025年将防卫费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(GDP)2%的目标,都依赖赤字国债融资。目前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1200万亿日元,相当于GDP的266%,是发达国家中最高水平。大规模减税与军费扩张的组合,如同给本就脆弱的财政体系“开天窗”。日本综合研究所测算显示,此举将使未来10年财政赤字再增300万亿日元,债务雪球的滚动速度远超经济增长速率。

高市内阁计划投入5500亿美元对接美国“晶片四方联盟”,将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防卫产业列为投资重点,却对老龄化社会急需的医疗、养老资源持续挤压。

2025年日本老龄化率已达29%,护理人员缺口超60万,而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增速,仅为防卫产业的五分之一。这种“安全优先”的资源分配逻辑,本质上是用民众的生活质量换取政治筹码——在国会缺乏稳定多数的情况下,高市试图通过绑定美国战略和强化军事叙事巩固支持基础,却让日本经济错失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时机。

短期来看,政策刺激确实拉动科技股上涨,日经指数一度创下高点,但长期风险已在显现:日元贬值引发的进口通胀持续侵蚀民生,企业因成本高企缩减招聘,年轻人失业率悄然回升至3.8%。更危险的是,这种依赖债务的增长模式已形成路径依赖——一旦全球利率进一步上升,日本央行将面临“保汇率”与“保国债”的两难选择,财政崩溃的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
高市早苗的经济冒险,本质上是民粹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典型表现:用短期利益掩盖长期风险,用民族主义叙事转移民生矛盾,用国家信用为个人政治前途背书。她所推行的政策,不仅让日本经济陷入“宽松—贬值—通胀”的恶性循环,更将普通民众和子孙后代推向买单者的位置。当防卫预算的每一分增长都来自债务,当半导体工厂的每一笔投资都挤占养老资金,所谓的“经济复苏”不过是镜花水月。

日本经济的真正出路,从来不在激进的财政扩张或安全绑定的产业政策中,而在于直面老龄化、产业空心化等深层问题。高市内阁若继续沉迷于“财政吗啡”带来的短期兴奋,忽视经济规律与民众需求,不仅会葬送日本经济的未来,更会让自己沦为历史的注脚。毕竟,所有用债务堆砌的繁荣,终有债务到期的那一天;所有以民粹为底色的政策,最终都将被民众用生活体验做出最真实的评判。

作者是财经媒体专栏作家、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

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,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!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,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