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今年首次和广东、澳门承办中国第15届全国运动会,旅游和零售业普遍反映对生意有帮助。有学者建议官方举办更多大型体育活动,持续推动“体育+旅游”。
中国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,今年是第15届,由广东、香港和澳门合办,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,是历史上首次由多个省级行政区共同主办。本届全运会有34项竞赛和23项群众赛事活动,当中香港承办八个竞赛项目及一个群众项目。
随着近日各项赛事陆续展开,香港社会追看全运会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。连日来多个大型商场都有直播各项赛事。在观塘一个商场,就安排座位让市民透过大屏幕观看赛事直播。商场表示,期望透过直播和相关活动,带动商场人流上升10%,商户营业额增加8%或以上。
独家经营全运会香港赛区门票的香港中旅社周二(11月12日)表示,香港赛区门票销售情况良好,七人橄榄球及剑击项目较受欢迎,决赛部分场次已经爆满。
香港中旅社文体旅融创中心总经理杨世鑫指出,公司今年为全运会推出多项旅游产品,除了结合赛事门票及游览景点的套餐,也有按照顾客需要量身定制产品,其中以赛事配合游览山顶缆车、维多利亚港及故宫等套餐较受欢迎。
香港职业训练局酒店及旅游系系主任黄家荣认为,香港近年体育水平上升,逐步建立体育文化,有很大空间发展“体育+旅游”,吸引本来未必有很大诱因来香港的观众访港。
但黄家荣指出,香港发展“体育+旅游”面临周边城市竞争,加上缺乏天然资源,可能会流失部分旅客。他指香港目前已经有启德体育园等高水平场地,可以参考例如英超曼联的奥脱福球场等外地球场,建立“主场文化”,在没有盛事举行时也能够吸引到旅客来港。
黄家荣指出,虽然启德体育园的硬件配套已经完备,但长远发展下可能不敷应用,建议参考全运会经验与大湾区合作,利用香港作为“一程多站”的示范区,带动旅游业长远发展。
香港大专院校讲师樊智伟接受《联合早报》访问时指出,香港应该争取举办更多的国际体育盛事,除了马拉松、足球、七人橄榄球、排球、网球公开赛等外,日后也可以举办更多单车、羽毛球、跳水、乒乓球、游泳、剑击等赛事,以及考虑与中国大陆城市联合申办大型赛事,共用资源。
另外,港府也应将体育赛事与香港的文化旅游结合,组织参赛者和观众参与本地文化游,让大家体验香港本土的特色文化,共在宣传上尽量透过社交媒体向全球推广香港的体育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