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湾在野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11月初上任,就出席上星期六(11月8日)位于台北市马场町“19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”,因会中追思对象包括被认定为共.产党间谍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等人,被执政的民进党批判敌我不分,沦为北京统战帮凶,同党同志也担忧影响未来的选举。
已连续主办秋祭35年的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向《联合早报》表示,秋祭向来是以“红帽子”(共.产党员或与共.产党有联系)的前辈为追思悼念对象,因陆剧“沉默的荣耀”热播,就在采访通知中顺势一提,他们衷心期盼两岸早日结束对抗,回归统一。
为郑丽文居中牵线的受难者家属告诉本报,他们看到民进党想在大罢免后启动国安法对付国民党,“我们不希望‘二二八’事件和白色恐怖重演,再发生一样的憾事”,所以主动向郑丽文领导的国民党递出橄榄枝,“既然要两岸和解,应先从岛内和解开始”。
1945年台湾光复不久,就发生二二八事件,50年代白色恐怖又接踵而至。已故知名学者戴国煇在《爱憎二二八》书中提到,国民党政府为巩固在台的统治政权,实行近40年军事戒严统治体制,进行“台澎全区大清洗”,全力搜索左翼人士。数以万计的左翼人士与无辜被株连的民众遭秘密逮捕、枪杀,那种风声鹤唳、恐怖肃杀的政治气候,令民众战兢危惧,形成民众心中历史暗影。
戴国煇指出,二二八的历史较多得到平反,但白色恐怖仍处于隐讳不明的状态。白色恐怖受害者仍难以平反申冤,使台湾的战后史无法有比较完整的面貌,也使民众的历史认知产生偏差,增加台湾政治的混乱。
郑丽文是第一位出席秋祭的国民党主席,希望和受难家属和解;民进党出身的她,更要藉此破解民进党垄断台湾民主运动发展史的话语权。
民进党长期以来将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作为政治资本,马场町白色恐怖纪念公园是前总统陈水扁于台北市长任内设立,前总统蔡英文将5月19日订为白色恐怖纪念日。郑丽文参与追思活动,民进党却痛批国民党配合中共统战渗透,严重混淆国家认同,刻意忽略人权博物馆内陈列最多、被枪毙杀害最多的都是“红帽子”。
经历台湾民主发展历史的人都清楚,早年反抗国民党威权体制的党外人士不分统独左右,统左的夏潮和独派的民进党新潮流曾合作培训学运干部,自由派的学界和文化界人士也一起努力,要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,争取民主自由,打开政治空间。最后这个果实被民进党独占,故受难者家属在秋祭致词时,多指责民进党扭曲历史,欺骗民众。
同时,国民党前立委蔡正元怒责郑丽文此举不利2026年地方选举,国民党干脆改名为“投降党”。国民党立委徐巧芯指出,当时整个红色势力在亚洲地区扩张,加上国共内战,为避免机密情报被窃取,以及政权被颠覆,吴石提供的保防图让军方蒙受很大的损失。她强调,必须回到当时的时空背景来讨论,若蒋介石不这么做,“台湾已经被赤化”。
徐巧芯的说法正是国民党的正统史观。他们的盲点在于冷战时期全球划分为两大阵营对抗,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权自大陆败退至台,四面楚歌。根据美国已公布的秘密档案和国府驻美大使顾维钧的回忆录,都提及在韩战爆发前,美国一直欲去蒋而后快,扶植亲美派的孙立人等上台,或意图通过联合国托管,掌控台湾。
1950年6月韩战爆发,美国认定中苏同盟极为巩固,台湾作为反共基地的价值大为提升,包括胡适等美国欲扶植取代蒋介石的自由派人士,告诉美国蒋牢牢掌握军情大权,无可取代。在反共优先下,美国不得不增加对台军事和经济援助,蒋介石方转危为安,遂高擎“反共”大纛,肆无忌惮捕杀异己,禁止人民集会结社,限制学术、言论自由,形成数十年的白色恐怖。
受难者家属从这个角度反击徐巧芯等人的说法,“他们确定国民党抓人是为了中华民国还是国民党?国民党不应该跟我们受害者道歉吗?”他也指责民进党,“选举时踩在我们身体上,对你们不利时把我们拿出来鞭尸”。
郑丽文出席秋祭在同党内引起的争议,凸显国民党根深蒂固的反共认知,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分歧。有人认为,当前中美形势与两岸关系发展,已不宜久拖,应思考统一方案;另有不少人仅着眼于选票,故老是被以“正统台湾人”自居的民进党追着打。
看来郑丽文要兼任革命实践研究院长,重建国民党史观,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