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今年10月的物价出现小幅回升,但并未打消市场对通货紧缩风险的担忧。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星期五(11月14日)说,中国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,价格总体低位运行,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优化市场竞争环境,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,改善供求关系,促进价格合理回升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天(11月9日)公布的宏观数据,显示中国今年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四个月来首次上涨,同比涨0.2%,扭转数月来复苏停滞甚至下滑的局面。
自2022年10月以来一直处于负值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,10月同比再降2.1%,但降幅与9月相比放缓0.2个百分点,连续第三个月收窄,表明企业利润压力减轻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总经济师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,星期五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,并在记者提问环节中,回应了中国经济中的价格低位运行因素是否正在开始缓解。
付凌晖指出,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,主要表现在环比涨幅扩大,同比由降转涨。从环比来看,10月份CPI环比上涨0.2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CPI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国庆、中秋假期消费扩大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。
假日旅游出行需求旺盛,带动交通和住宿价格上涨。10月份,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.2%,影响CPI环比上涨0.07个百分点。其中,宾馆住宿、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.6%、4.5%和2.5%。
假日用餐需求增加,也带动食品价格上涨。10月份,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.3%,其中鲜菜、羊肉、鲜果、虾蟹类和牛肉价格环比涨幅在0.5%和4.3%之间。
付凌晖续指,从同比看,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.2%,上个月是下降0.3%。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.2%,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.2个百分点,连续六个月涨幅扩大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,主要是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,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带动影响。
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实施,治理企业无序竞争,也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。不过,国际金价上涨对国内的传导效应也影响了CPI回升。
对于下一阶段的PPI走势,总的看PPI运行呈现积极变化,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,促进经济循环。下阶段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,释放消费潜力,增加有效投资,强化创新驱动,规范市场竞争秩序,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,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。
付凌晖指出,今年以来,受多重因素影响,工业生产者价格总体上在下降。随着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显效,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积极推进,发展新动能逐步壮大,8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积极变化,同比降幅连续收窄。从10月份情况看,PPI继续改善。
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.1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2个百分点,环比上涨0.1%,为年内首次上涨。付凌晖指出,这主要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,季节性用能需求增加,以及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的输入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10月份PPI同比降幅收窄,主要是因为提振消费各项措施显效、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,以及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效果显现。
付凌晖指出,今年以来,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的同时,顺应消费升级需要,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,促进文化、体育消费、品质消费潜力释放,带动了价格上涨。此外,随着中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,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动力电池和储能设施需求扩大,也带动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。
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效果显现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,重点行业市场竞争秩序得到规范,也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。10月份,光伏设备及元器件、电池制造、汽车制造业的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.4个、1.3个和0.7个百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