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总理李强在官媒《人民日报》撰文指出,未来五年要把发展立足点更多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;但他同时强调,做强国内大循环“绝不是不要国际循环”。
受访学者分析,中国将采取“既要又要”战略:在扩大内需的同时,也重视国际市场参与、保持对外开放。
《人民日报》星期四(10月30日)在第三版刊发李强署名文章,标题为《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》,全文5000多字。
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周审议通过《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简称《建议》),中国国务院将据此制定“十五五”时期(2026年至2030年)规划纲要。
李强开篇提出,要以宽广视野和战略眼光,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准确把握“十五五”时期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。
他指出,十五五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继续经历大调整、大分化、大重组,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。中国一方面要放眼世界,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;另一方面要立足国内,“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,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”。
李强写道,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、内部可循环的独特优势,十五五时期要把发展立足点更多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,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。
他进一步阐述,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性改革,要着力统一市场基础制度、市场基础设施、政府行为尺度、市场监管执法和要素资源市场,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,进一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。
李强也强调,做强国内大循环“绝不是不要国际循环”,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多途径拓展国际循环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,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安全韧性的国内国际双循环。
中共决策层在2020年5月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并在隔年4月颁布“建设统一大市场”行动纲领。
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接受《联合早报》采访时指出,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,依靠外需推动经济增长已不再是可持续的长期战略。特别是过度出口顺差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,这不仅给经济稳定带来压力,还加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。
陈波认为,李强提出“做强国内大循环绝不是不要国际循环”表述,反映出中国当前“既要又要”的态度——强调内需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同时,依然高度重视国际市场参与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。
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受访时分析,未来中国对外开放将集中在两个方向:一是依托大市场优势扩大商品进口,培育国内消费市场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减少贸易摩擦;二是加大服务业开放,全面提升服务业全球竞争力,推动“中国服务”品牌国际化。
王青说:“‘中国制造’已经在全球竞争中崛起,未来应通过推动‘中国服务’增强国际竞争力。开放竞争仍然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